新视野丨博爱家园: 在共同的家园播撒爱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于熙
在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石人子沟街道涝坝沟村,一座占地700多平方米的博爱家园格外引人注目。这里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骆驼制品生产加工、红十字精神传播于一体,采用村企合作模式运营。村民可以通过在企业就业、出售驼奶或出租骆驼等多种方式增加收入。
“博爱家园揭牌后,村民们的日子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涝坝沟村村委会主任阿曼努尔·毛达汗高兴地说。
涝坝沟村的改变,背后是博爱家园项目服务民生、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作为中国红十字会在城乡社区开展的人道公益项目,博爱家园在新疆的发展现状如何?又是如何赋能基层社会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的?记者进行了采访。
8月8日,新和县新和镇团结社区博爱家园红十字生命安全教育体验室内,志愿者向居民普及应急救护技能。赵永生摄
小项目承载大民生
“以前晚上黑漆漆的,现在有了路灯,游客也多了。”8月5日,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下涝坝乡幸福村村委会主任朱力得别克·托合塔汗说。
幸福村公共基础设施薄弱,村民对更好的公共服务有很多期待。前些年,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红十字会在该村实施博爱家园项目,安装了路灯,建设了文化活动室……如今,村民娱乐有场所、孩子活动有空间、困难户有帮扶,博爱家园构建起了村民家门口的“舒适圈”。
作为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2014年,新疆红十字会在全疆范围内启动博爱家园项目。项目以“推动社区治理、提升社区能力、促进社区发展”为目标,以“防灾减灾、产业帮扶、健康促进、精神文明”为主要建设内容。
从乌鲁木齐市到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从喀什地区到和田地区……经过不断努力,目前,全疆已实施博爱家园项目59个,投入资金2400余万元。
“由‘一张白纸’到‘拔节生长’,博爱家园的‘小项目’承载着‘大民生’,形成了独特的影响力。”自治区人道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亚森·阿布拉说。
亚森多年参与博爱家园建设。从项目构思、建设到推广,他亲眼见证博爱家园在全疆各级红十字会的耕耘下,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从初步成型到逐渐优化,再到形成特色的探索实践,建成了一系列小型防灾减灾、卫生健康、环境保护、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惠民工程。
统计显示,在天山南北落地生根的博爱家园,多年来在城乡举办应急救护、健康教育、防灾减灾等各类培训1000余期;以无息小额贷款、无偿创业资助等方式,共为全疆1200余户困难家庭提供生计金;开展了一系列维护生命健康、传播人间大爱的人道救助和服务,累计惠及各族群众30万余人,已发展成为贴近城乡群众需求、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红十字公益品牌。
“未来5年内,新疆将新增博爱家园项目30个。”自治区人道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曼苏尔·纳曼表示,今后将不断扩大博爱家园的内涵和外延,造福更多群众。
多元服务赋能基层治理
“遇到心脏骤停,要立即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在新和县新和镇团结社区,应急救护培训每次都能吸引大量居民前来参与。
团结社区2980户8856人。在这里,红十字生命安全教育体验室配备了完善的体验设施;红十字志愿者活动室经常举行各种服务策划活动;博爱超市的生活用品,可以为居民提供积分兑换……多元服务与社区治理的有机统一,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
以博爱家园为载体,团结社区将红十字服务事项融入社区办事服务窗口,成立社区红十字会,由社区党委书记杨诗林担任会长。同时,社区建立人道志愿服务队伍、应急救护志愿者队伍、红十字博爱家园宣传队伍,结合居民需求,推出“N项”特色服务。
“博爱家园丰富多彩的服务,有效调动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让基层治理更有韧性。”杨诗林说。
在乌鲁木齐,博爱家园也发挥着服务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促进社区发展的作用。
目前,乌鲁木齐博爱家园应急救护项目覆盖社区199个,惠及各族群众20余万人。项目内容包括建立应急救护志愿者队伍、社区红十字志愿服务站,配备救护器材和开展救护培训等。
以乌市天山区黑甲山街道黑甲山后街社区为例,博爱家园为数千名居民提供母婴保健、心理疏导、“六点钟课堂”等服务。该社区充分发挥博爱家园作用,将红十字精神融入基层治理格局,常态化开展慈善助学、关爱空巢老人、关心困境儿童等特色服务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居民的道德情感,外化为服务社会的自觉行动,进一步提升了社区治理效能。
“通过多年投入和培训,乌市近200个项目社区已基本形成了有队伍、有行动、有设施的应急救护志愿服务体系。”乌市红十字会救灾赈济部部长杨青梅说,这些多元服务,已成为基层治理的有力支撑。
8月9日,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三道坝镇十二户西村,受益于博爱家园项目,村民杨明的养殖业发展势头良好。杨穆雨瑄摄
深耕细作助力乡村振兴
“哞、哞……”走进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三道坝镇十二户西村村民董刚的养殖圈舍,十几头膘肥体壮的肉牛正悠闲地吃着草料。“多亏生计金解了我的燃眉之急,让我能在家门口干事创业!”董刚说。
董刚的妻子因病去世,他独自养育两个未成年的儿子,家庭生活拮据。一筹莫展之时,依托米东区红十字会在村里实施的博爱家园项目,董刚获得了一笔生计金,解决了创业资金问题。
“虽然生计金数额不大,但却成为村民解决急迫问题、传播红十字精神的重要载体。”十二户西村党总支书记成建刚说,博爱家园项目让村民受益100余人次,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加入志愿服务队伍。
近年来,新疆红十字会陆续投入800余万元,在全疆实施20个博爱家园助力乡村振兴项目,通过产业扶持,提升农民收入,助力乡村发展。
在麦盖提县央塔克乡央塔克村,受益于博爱家园项目,两户木卡姆艺人的农家大院获得软硬件升级。打造刀郎文化元素空间,营造刀郎木卡姆艺术氛围,建立应急救护服务站……如今,游客纷至沓来,农家大院成为当地热门打卡点。
在墨玉县扎瓦镇英吾斯塘村,博爱家园项目为村里新建了机井,修复了路面,邀请了农技专家指导村民增收致富。
在阿图什市阿扎克镇库库力村,阿图什市西日克木乳制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因资金流转不畅,一度陷入停滞。紧要关头,博爱家园项目为该合作社投入资金,用于发展生产、人道救助等。
经过多年探索,博爱家园项目在农村建成了一批红十字救护站、村卫生室、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工程设施,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志愿服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提高了乡村综合治理和自我发展能力,为新疆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作出了积极贡献。
新疆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冬红认为,建设农村和城市博爱家园是新疆红十字会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和城乡社区治理的重要切入点。她表示,今后,全疆各级红十字会将广泛汇聚人道资源,加快推进博爱家园项目建设,让博爱家园成为更多人的幸福港湾。